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开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连日来,四川也相继召开会议、出台举措,旨在释放投资潜力、消费潜力。这是基于新冠疫情的走势,对逐步推动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做出的科学安排。
随着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市场初步回暖,文旅行业该怎么样把“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开来”?作者觉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至少应该着重夯实三种能力——接待能力、导流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是精耕细作扎实构建接待能力。文旅景区的接待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可以包括景观性价比、景区容纳度、服务保障力、游客满意度四个维度。接待能力的这四个维度,我们不妨称之为“三点一心”。第一个点是接引力:景观性价比。核心景观(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内涵)要开发充分、特色鲜明、奇趣盎然、文史杂陈,要让游客在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古人的奇思妙想、雕塑的史迹斑斓的同时,自觉生发出不虚此行之美感。如此塑造与传播美感认同,才能源源不断拉动游客流,提升影响力。第二个点是接待力:服务保障力。与景观之美相配套的美食、游乐、特产、住宿及交通等相关要素要有质有量,有利有节,价格适中,要让优良的服务配套进一步巩固旅行的舒适度。此处,各景区管理区、旅游执法队要对景区及周边低质高价的宰客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杜绝“天价菜”这样的敲诈消费,彻底消灭“吃今天饭、断明天路”的短视行为。第三个点是接纳力:景区容纳度。各景区要对自身能够承载的游客量作出科学预判,并与售票数量、停车场容量、工作人员与配套设施的服务能量等相结合考量。那些“人看人”“人挤人”的无限制接纳,既有挤压或踩踏的安全风险,也会增加疫情防控风险,更会在游客的好评度与愉悦度上丢分。
接引力、接待力、接纳力,是景区接待能力的三个基础点位,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围绕游客满意度这个中心工作运转的。只有让游客一路上进来得顺心、游玩得开心、消费得称心、吃住得放心、回去得舒心,才算下好了精耕细作的这一整盘棋。
二是善察善用新媒体提升导流能力。导流能力考验着景区的品牌力、传播力、影响力。当前,各地文旅景区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抢抓眼球经济,用不同的美景美食美故事,精心布局和重点推介几处极具网红特色、传播潜力的经典“打卡地”,通过诱人的视角与传播去诠释旅行之美。在刺激目标客群的消费需求上,要善用新媒体,运用多媒体、多介质、多频次的叠加传播,慢慢地增加客群的视觉记忆与打卡冲动。既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报道,又要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微公号、微动态等新圈子发酵扩散;既要用高速立柱、地铁与公交的户外传播,又要抢抓穿街走巷的网约车等新型流量阵地;既要打造形成自媒体宣传队伍,又要善于激发驴友、网友传播动力,掀起民间、自发、自传的强大流量。通过新传播带来新关注,夯实引得来、留得住、聚得多的导流效果。
三是以临渊履薄之心夯实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怎么小心都不过分,一定要做好各项预案,防患于未然。如遇到突发的较大规模的客流涌入与车流拥堵,如何舒缓?这就涉及临时停车场设置与分流、临时交通岗的添加与疏导、临时休息区的服务与保障工作。又如,突发性地临检到有某位游客有疑似发热症状,其接触排查、及时隔离、紧急送医怎么样开展?这又必然涉及景区发热门诊室、人车保障队、送医路线图等应急预案。再如,一些突发状况引发游客争吵、聚集、恐慌,如何抑制、平息、疏散?启动紧急状态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言语、态度、措施,才能将影响、矛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只有做好这些类似及相关预案的设计与准备,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预演、落地、开展好相关工作,才能有效实现突发事件状态下的游客稳定与秩序恢复,切实保证景区的吸引力与品牌的美誉度。
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后的文旅市场起步期,更要投入百倍的呵护心与谨慎心,只有顺利度过这个与疫情防控同步的文旅产业康复期,我们才可以稳住、壮胆、舒张消费者出行和旅行的信心,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文旅消费彻底释放开来。(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