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细
2008年1月8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介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鸿宾]从80年代、90年代开始就已经制定了农产品品质衡量准则。总体上看,和国际上相比,我们的农产品标准数量偏少,而且水平不很高,与国际上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这些年不断地加快质量标准的发布,几乎年年发布,平均每年发布一两百项。这次专项整治期间进一步加快了发布速度,所以这一次集中发布325项,以后还会逐渐完备、不断发布、逐步的提升水平。这次发布的325项中包括98项农药残留限量、11项农药残留检测的新方法、14项兽药残留检测方式、27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检测的新方法,以及农产品产地编码、农产品追溯编码、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等领域的标准。
总体上看,中国的农业标准的制定起步较晚,研究周期较长,科技支持力量比较薄弱,总体上看水平还不够。这和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是一致的,总体上看我们和发达国家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单纯与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确定的指标数量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我们准备加强完善标准制定体系,进一步提升标准数量和质量。标准会慢慢的多,可能将来我们就不会关注标准的数量,而会更多关注标准的质量。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建立既符合中国农业的生产特点,又符合中国消费水平,还能和国际接轨的品质衡量准则体系。